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留学人员发挥了巨大作用,推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秉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新时代留学工作方针,对于留学事业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中美关系复杂化、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以及主要留学目的国留学政策的不断反复,引起国内社会各界尤其是留学人员及其家长的焦虑。本文从中国现行出国留学政策入手,分析在后疫情时代和现今国际形势影响下,出国留学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现存问题和解决建议。
一、当前出国留学现状和发展新态势
从近年海外各国政策变动和留学数据来看,尽管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增速逐年放缓,但仍是世界最主要的留学生输出国之一。受疫情防控和国际形势影响,中国出国留学存在以下发展新态势:
1.“线上留学”和“在地留学”稳步发展
因疫情形势及各国入境政策的调整,通过在线授课的方式开展日常教学成为海外高校应对疫情、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手段,也使得“线上留学”成为特殊情况下一种新型的留学方式。同时,为解决部分学生出国留学受阻的问题,教育部也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以中外合作办学的实体机构及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方院校为载体,借助国内校园与场地给学生授课以替代出国留学的“在地留学”,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尝试。
考虑到未来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国际局势日趋复杂等原因,“线上留学”将在后疫情时代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更加经济可行的留学方式或将进一步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让更多学生拥有享受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2.留学目的地国呈现更加多元化发展态势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2020~2021)》显示,留学目的地国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美留学生比例大幅下降。虽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依然是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家,但受疫情、国际关系等因素影响,从各国留学人数占比来看,留学目的地国的选择逐渐呈现分散和多元化的态势,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目的地国多元化时代正在到来。
3.后疫情时代留学人员核心竞争力或将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留学人员回国优惠政策的逐步完善,中国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就业的趋势一直高涨,因回国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市场中留学的“含金量”随之有所降低,留学人员就业遇冷情况时有发生。而疫情的暴发让留学人员的就业环境进一步恶化,群体竞争力大打折扣。在这一不利形势下,2021国际教育高峰论坛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留学报告》数据却显示,原定出国留学群体中约91%的学生依然选择出国留学。调查结果表明,2019年-2021年,“拓展国际视野”和“丰富人生经历”是留学群体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同时以“未来就业前景更好”作为留学目的的人数占比却逐年下降,说明出国留学驱动因素变得更加多元化,留学人员越发重视留学所带来的价值。这一改变同时体现在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上。报告显示,留学的主要优势占比前三的依次是“思维方式”“教育资源”“教育理念”,而“就业优势”的占比近乎最低。
综上所述,虽然留学背景对就业竞争力的加持力度略有下降,但庞大的留学人员群体依然坚定留学目标,使得留学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镀金”和“留学”不再划上等号。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学位文凭的获取,更重要的是能够置身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与世界各国的学生相互交流,获得个人能力提升和眼界的拓展,完善自我对世界的认知。
二、世界主流留学国家留学政策
1.主流留学国家留学政策
对于留学人员而言,留学目的地国的入境政策至关重要。从2020年末至今,全球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进程不断加快,使各国的入境政策和留学政策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虽然总体上仍是内部开放与紧缩并存,但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均已开放或即将开放入境。
美国国务院和教育部发布联合声明《美国对国际教育的新承诺》,宣布将大力促进美国成为国际学生的目的地,并助力全球学术交流;英国正式认可中国大陆地区的新冠肺炎疫苗,2021年12月起入境核酸检测由72小时改为48小时,2022年2月11日起免除疫苗接种者入境检测;加拿大要求学生持留学签证且入境时间不得早于开课前4周,入境地需为指定的4个城市之一,在疫苗接种方面认可中国疫苗,完全接种入境可免隔离14天;澳大利亚于2021年12月15日重开国境,进一步加大对国际教育部门的支持,出台关于485工作签证三大利好政策,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宣布实施新的简化申请流程;由于中国大陆疫情控制情况良好,新加坡很早便允许中国访客持签证入境,随着新加坡不断加快疫苗接种计划,各项基于疫情防控的社交政策已逐步放宽;新西兰于2022年4月30日起重开国境,海外签证审理暂停延期至2022年8月5日,Graduate Diploma学生毕业后发放1年PSW开放工作签证。
2.中国对留学的政策支持
出国留学是教育对外开放极为重要的一环,国家始终高度关注与重视,自疫情暴发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举措,支持和帮助留学人员顺利完成学业。
第一,合理引导学生在国内通过远程教育方式继续完成学业,同时及时回应解决留学人员普遍关心的学历学位认证等政策性问题,明确留学人员受疫情防控影响无法按时返校而选择通过在线方式修读部分课程,以及因此导致的其境外停留时间不符合学制要求的情况,不作为影响其学历学位认证结果的因素。
第二,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一方面允许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以及内地(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考核招录部分符合特定条件的出国留学生,双向选择,择优录取,为学生提供国内求学机会;另一方面通过与境外合作高校签订交换生协议等方式,接收出国留学生先行在国内借读学习。多举措为归国、尚未出国、未能及时返校的学生提供更多就学选择。
第三,中国驻外使领馆有关部门积极做好留学人员服务工作。使领馆通过与驻在国的相关部门、高校进行沟通,双方协力解决中国留学人员学业受阻问题,同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支持指导和心理疏导服务。
三、后疫情时代出国留学的问题与挑战
1.中国“双减”政策出台对留学机构的影响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不仅严格规范了教培行业,对留学行业的从业者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从宏观角度来看,留学行业归属于教育行业,虽然“双减”政策主要针对教培行业,但教培和留学本就有很多共性与重叠之处。从微观角度来看,单纯以留学申请为主业的中介机构无须担心“双减”政策影响,但提供语言培训、背景提升、国际课程等服务的机构或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冲击。
2.在线教学缺乏效果评估和提升质量的措施
对于线上教学,从技术层面来看,国内外高校第一时间搭建了在线教学平台,但由于研发时间紧、系统平台研发费用较高等原因,使得平台建设初期功能单一,偶尔还会出现卡顿或系统崩溃的情况。从学生学习层面来看,需要兼顾不同国家的师生时差,导致学习体验感较低。同时,线上教学的高自由度和灵活性,对学生的自律性也是较大挑战。目前,各国高校均缺乏对在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的评估措施,线上教学水平难以提升,留学生教学质量难以完全得到保障。
3.世界局部动荡对出国留学的影响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局部地区动荡和武装冲突的爆发,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跨境流动的留学人员群体也受到波及。无论是部分国家航空领域禁止飞行,还是各地油价飞涨,都将直接影响留学人员群体。留学目的地国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安全问题;受战乱影响,从国内飞往部分海外国家的航班数量下降,同时意味着到这些国家留学的成本相应提高。尽管局部地区动荡造成不利影响,但中国学生的留学意愿依然不减,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UCAS)公布的2022年英国本科申请数据显示,虽然总申请人数相比2021年有所下降,但中国学生的申请人数相比2021年增长12%。美国加州大学也公布了2022年秋季的申请数据,与2021年相比,留学人数上涨3.5%,创154年来新高。
综上所述,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只要我国支持留学的态度和政策不变,影响就只是暂时的,留学的大趋势不会发生改变。
四、后疫情时代我国出国留学政策建议
1.政府层面肯定出国留学意义
受疫情和国际局势冲击,不少学生及其家长因安全问题对出国留学十分担忧,同时对出国留学的价值和意义心存质疑。从教育对外开放和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急需政府及社会各部门重新认识出国留学的意义,提振全社会对于出国留学的热情和信心。面对后疫情时代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继续推进出国留学工作既有必要性,也有迫切性。
2.建立国际转学制度,实现学分互认
为实现国际转学制度的学分互认,必须建立不同国家与地区联盟主导的学分互认,如欧洲学分互认体系等;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国家之间教育标准的差异性,统一教学标准或互认协议进行学分互认。近年来,教育部出台多项政策积极推动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并逐步健全线上学分互认机制。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更加完善的学分互认机制政策,解决未毕业留学人员回国就读、国际学生转学就读等问题,保障留学人员顺利完成学业。
3.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空间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不断扩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教育双边和多边合作。2012年以来,中国共有40余万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俄罗斯、马来西亚、捷克等国成为新兴的留学目的地国。国家相关部门可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交流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留学保障及服务体系,为中国留学人员开辟更大的留学空间。
4.多措并举提升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水平
公立学校国际部和民办国际学校是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输出源头之一。后疫情时代,中国国际学校要充分考虑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动的影响,提高学校抗风险能力水平。
第一,健全完善双轨制教学模式。通过双轨制教学模式让学生既能选择出国留学,又能选择在国内高考。培养学生扎实的学术基础、国际视野和出色的外语能力,无论最终是否选择出国,都将为学生未来学业发展提供助力。
第二,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帮助。如为学生制定详细的留学计划,进行有效心理疏导缓解准留学生紧张心态,提供宏观政策指导,加强风险引导和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与国外大学沟通确保录取通道畅通,等等。
第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且能够被国际广泛认可的课程体系。目前虽然中国高考成绩被部分国外高校纳入认可的申请材料范围,但与国际学校特色课程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构建中国特色的IB、AP课程体系,为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提供多元化渠道。
第四,扩大留学目的地国的选择范围。加强与小众留学国家的学术交流,改变中国学生过于集中选择英美等少数主流留学目的地国的现状。
5.加快推进留学人才数据库建设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应加快推进留学人才数据库建设,以人才大数据平台提供产业链服务。以政府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加大投入、社会团体依法参与的分工协作方式进行数据库建设,通过采集留学人才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数据,构建人才成长档案,找准留学人才流动的特点和脉络,实现对留学人才现状的实时跟进,为留学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管理、服务、沟通、评价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整合政府、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多方面数据,建立大数据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先进网络技术,促进留学人才、项目、政策、资金等信息资源共享,打造联系和服务留学人才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6.加强归国留学人才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建设
在疫情持续和国际局势日趋复杂的形势下,正是留学人员最需要国家支持的时刻,也是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归国的最佳时机,应为留学人员回国发展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和配套环境优化等方面的支持。
第一,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在就业方面,鼓励就业服务机构或政府成立专门部门,把工作前移到尚未归国的留学人才身上,充分利用线上宣传方式,为留学人才提供国内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和岗位匹配服务,协助留学人才和用人单位进行视频面试。针对留学人才可能遇到的难题,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咨询等方式,为留学人才提供24小时的咨询服务,破解国内外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畅通留学人员归国就业渠道;在创业方面,完善并优化留学人才回国创业支持政策,包括创业优惠、简化审批手续、创业融资、企业孵化等,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对于拥有前沿技术或科技成果但不具备经验的初创人员,通过政策辅导讲座或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创业指导和培训。
第二,配套环境优化。要高度重视服务保障工作的落实,在留学回国人才落户手续办理、购房购车、医疗保障、档案挂靠、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如在居住保障方面,鼓励大型企事业单位和产业园区等建设经济公租房,为海外留学人才解决回国发展初期阶段性住房难题,实现平稳过渡;在家人就业就学保障方面,为符合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等条件的家属开辟“绿色通道”,配偶直接办理入编手续,子女就近安排公立学校读书学习等。